北京的秋天是美丽的,美的让人心动,美的让人窒息。记得老舍先生曾经说过,“秋天一定要住在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立秋后,暑气渐渐退去,天高云淡,风清气爽,蓝蓝的晴空泛着白云,绿绿的秋水倒映着长空,阵阵秋风轻轻的吹来,山野间秋虫低低吟鸣,树梢上寒蝉继续它的独唱,这一切相伴着五环内的车水马龙,人流如鲫,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北京秋景图。
朋友,如果你读过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那对北京秋天的美铁定是要倾慕的五体投地,一定很想从那仍然雨霁菲菲,热浪不减的南国回到这北方古都的。听!那似乎来自天籁的声音: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啊!这就是当年北平,现在北京的秋景吗?太美了,太富有诗意了!不过,这是写入历史的秋,上个世纪的秋。今天我们与它已经久违了,甚至已经陌生了!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水让这样恬淡如水的秋意早已离我们远去,它只能存在于文人墨客的文章里,京城老宿的回忆里。虽然,故都皇城的宫墙还是红色的,太庙的琉璃瓦也仍*绿相间,后海附近胡同的一座座小院仍在,但九十多年前的秋景却没有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林立的北京,一个科技的,光与电的,智慧的北京,一个车流如梭,人流如风的北京,呈现在我们眼前。而随之不见的就是那古朴的秋,皇城的秋,清雅的秋,人文的秋。尽管这样,我仍然认为北京的秋天还是最美的。
你看那故宫,在秋日的阳光下,红墙*瓦,愈加显得金碧辉煌。北海的清清碧波,倒映着白塔,太液秋风,寓意无穷,琼岛上来自秋日的私语,沁人心脾。天坛雄伟,地坛肃穆,月坛如水,日坛似火。没有了石榴树的四合院,经过改造的胡同,青砖黛瓦依旧古朴厚重。前门大街沧桑阅世,在步行街上行走别有一番滋味。天桥的新,让人嗟叹,南锣鼓巷的闹,让人无奈。今日王府井百货大楼、东安市场虽然依然如故,硬件远超以往,但却已然再难让久居北京的市民回首。旧城的改造,其实是处于一种两难的尴尬境地。早已拆掉的城墙让人分不清城内、城外。旧城改造,拆旧换新,所谓的“腾笼换鸟”虽然改善了环境,但也拆掉了传统,流失了人文,使得古城的味道越来越少,让我们总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所以,怀旧思古,寻觅北京旧日美丽的秋,还是到皇城外面去也许更好些。因为,潭拓寺的钟声,还是依旧常鸣,西山的虫唱虽然不如以往,但也依稀可听。没有了泉水,少了稻花的玉泉,明月似乎有些暗淡,但宝塔远眺,虹影垂映,仍然别有一番妙趣。钓鱼台虽然少了柳影,但国宾馆墙外的株株银杏却也喜人。每至晚秋,那被西风吹落的满地*叶,飘洒似金,引来无数情侣和游人拍照。昆明湖的秋水,波光澜影,秋水荡舟,纵也不逊于江南烟雨微澜中漫步。更有植物园的那一抹秋色,时时勾我心魄。樱桃沟的淙淙泉水,*叶村曹雪芹的“石头”墨迹总是让人留恋,长眠于此的梁任公家族弥散着让我们驻足的智慧之光。卧佛寺千年大佛的深沉,碧云寺辛亥风云的回望,还有那香山漫山遍野,层林尽染经霜的红叶,更让北京的秋色平添了无限斑斓的色彩。朋友,如果你喜欢秋游,那么,北京周边山山水水的秋色足以让你心满意足。向南,房山云居寺的石经光焰无际,那无价的宝藏让你领略到信仰的力量。向西,大觉寺辽碑古朴,清泉凛冽,鼠李奇妙,银杏沧桑,抱塔的古松默默地守护着千年古刹的金秋。向北,十三陵肃穆,长城壮美,天漠苍凉。向东,那京杭大运河的故道留下了多少无限遐思的故事。还有那东南西北,五环内外,数十个新建的郊野公园,无一不是绿衣未退,半*半绿,秋水长天,蓝空白云,秋色盎然,秋意浓浓。秋风、秋水、秋色、秋韵妆点出北京的绚丽秋天。中秋已过,晚秋已至,"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的日子已经不多。即日后,北京将会迎来寒风是夜起,*叶处处飘的潇潇肃杀之季。所以,何不乘此艳阳高照,峰翠叶灿之绚丽多彩的时节,去尽情享受古都内外这金色的秋天呢!
-10-21写于京北西二旗,-10-08修改于石家庄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工宿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