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花园
BioretentionArea?
雨水本是资源,是大自然水循环的一部分,在城市环境中,由于观念、技术等因素的限制,雨水常常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近年来,雨水花园的理念及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雨水花园的自然面貌和易与城市景观融合的特点,使得其与风景园林行业的结合成为必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CLA小编
排名不分先后
以投稿时间顺序排序
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生活实验区
▲点击图片获取项目原文
项目位于容城津海大街东侧,新区起步区北侧,作为新区大规模建设前先行先试的样板段,它将向外界、外地迁移居民及本地百姓全面展示未来生活中绿色智慧城市风貌与便捷舒适的街坊功能,是体现新区从规划、设计、选材、及工艺工法等全过程的高质量建设模版,也是新区生态、智慧、文化理念的缩影。
新区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等3个县,以及平方公里的白洋淀,不仅自然生态资源丰富,且村镇历史文化深远。景观设计充分挖掘在地性,提取白洋淀的“淀”为设计语言,落位于场地中,围绕“乡愁”记忆与绿色智慧的定位,构建了"厅
园
坊"的空间层次,结合城市展厅和配套住宅及底商等建筑内容,来展现未来真实的生活场景及绿色智慧的发展理念。
▲全区67%的可渗水面积广场西北侧设置具有科普意义及参与性的雨水花园,雨水花园高点与公园的草坡地形相连,雨水经过层层台地滞留、净化、下渗,在最下层进入可触摸净化后的雨水收集池,增加人与场地的参与性,最终雨水将被蓄积在展厅前雨水花园内,用于补给地下水使用。雨水花园具有两套系统,包括自然条件下的可视化雨水路径与补水模式下模拟展示雨水路径。花园中使用多种耐水湿的植物品种,使之成为集生态与艺术的双重展示平台,呼应新区海绵城市及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雨水花园净化过滤过程▲季节性雨水池▲由乡土植物品种组成的植物样板花园新区高质量建设实验区(生活)作为新区的建设样本,代表着未来的城市风貌,浓缩了未来真实的社区生活。设计实现了60%以上的透水面积,减少了地下雨水管网的使用,减缓了汛期对市*管网的压力,同时运用了大量的乡土植物,有效缩短了新栽植物的适生呈现周期。白洋淀本土的景观文脉与“乡愁”记忆,呈现了慢生活街坊的多种场景。整个项目融入了科技智慧的管理模式,为新区建设带来了开放共享,先行样板的示范作用。
▲露骨料透水铺装#项目档案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