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文学—纯文学的聚集地
著名书法家张怀江老师题写刊名
★
主编:沉默味道
执行主编:陈荣来温雄珍
★
林殿正,男,山东省栖霞市人,现长住北京。长期从事企业文秘工作,退休后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先后有数十篇(首)小文散见于多家纸刊或平台。系栖霞市作家协会会员和散文学会会员,乃一介痴心不改的文学梦的追梦人。散文《打平伙》荣获“爱家乡·胶东散文故乡纪事非虚构写作大赛”()征文优秀奖。
我将耄耋比红叶林殿正(山东栖霞)早就听说北京的秋天美,香山的红叶艳。可来北京带孙子已有七、八年了,为了看红叶每年都要登香山,算起来也不下六、七次之多了。但总是去不逢时,不是早了,叶子刚泛红尚绿;就是晚了,几片残叶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没有了往日的风采。直到今年深秋,在友人的指点下选准了日子,才得以一睹其芳容。11月初的一天,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把小孙子送去学校后,我和老伴就乘上公交车向香山赶去。还没到北京植物园,就远远看到素有“绿色氧吧”之称的香山变了模样,但见这春、夏著名的“绿色王国”竟被这红绿*相间的主色调所代替,变成了一幅斑斑驳驳的硕大油画。及至爬到半山腰,看到那一树树的红叶在秋阳下随风摇曳,红光闪烁,如火炬映红蓝天,似旌旗引领秋色,更像天女散花,把漫山遍野渲染得姹紫嫣红,绚烂多彩。这撩人的红,醉人的秋啊,怎一个“美”字了得。至此方知,作为北京一张亮丽名片的香山红叶实至名归,名不虚传。看着这满山红遍、层林尽染、大气磅礴、色彩斑斓的香山,伴着这不惧寒霜、笑迎朝阳、厚重沉醉、高奏华章的红叶,眼前浮现出一片枫叶由绿转红的演变历程,心灵深处仿佛一下子对人生有了一番新的开悟。每当到了十月中下旬,时令正值寒露前后,这时,金风渐起,凉风习习,玉露始浓,寒意频袭。枫叶们在秋风的摇曳下,不情愿地慢慢蜕下了绿油油的盛装,换上了一件绿、*、红相间的外套。这时的枫叶,生命力仍很旺盛,正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可叹春日风暖百花艳,秋山霜重叶先知,枫叶们迎着秋风,慢慢让微*扫过发稍,微红浸润了脸庞,正顶风沐露,时刻准备着迎接更大的转变和考验。我想这时的枫叶,恰似人生刚刚到了退休的节骨眼。经过三、四十年的努力奋斗,无论是成就大小、官阶高低、财富多寡、命运顺逆,一般情况下都要退而休息。但是,“退休”并不等于“颓休”,千万不能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颓废思想。要像枫叶那样,尽管秋霜染头风雨骤,也要抖擞精神往前走。正如英国文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萧伯纳所说:“六十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六十岁,经过社会的历练,风雨的考验,人生正值成熟、老练、无挂无碍的*金期,这时的人生才是集大成的最佳时机,你不好好经营、运用、享受这一人生独一无二的机遇期,既是对这“真正的人生”的浪费,也是对人生的犯罪;六十岁又正好一个甲子,完成了一个轮回,仿佛又要返回去从青少年开始起步。于是,适应新环境,学习新东西,接受新事物,就成了这个阶段面对的新课题,不抓紧时间深入到新生活中去怎行?六十岁,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洗礼,没有了年轻气盛、毛手毛脚、尖刺棱角、顾此失彼等偏颇和职务、职称的约束以及上班时的清规戒律,剩下的是稳重、随和、沉静、周到,正是沉下心来心无旁鹜地做点事情的好时机;六十岁,要学习枫叶随机而变、随遇而安的品格。及时搞好角色转换,放下身架,不想过去的轰轰烈烈、显显赫赫,不标榜自己,不取悦他人,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