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植物园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湘教版新教材教学设计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复制链接]

1#

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三课时)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第五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三课时,宏观上是对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内容“植物”的继承和延伸,微观上是对自然环境差异性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的承接。教材内容包括主要陆地自然带、自然环境差异与因地制宜两部分内容,其中主要陆地自然带是本节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主要介绍了森林自然带、草原自然带、荒漠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和特征。对于内容较抽象的世界陆地自然带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景观特征,教材采用图示的形式呈现,旨在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讨论分析图片材料得出相关结论。对于自然环境差异与因地制宜内容,教材从宏观上介绍因地制宜的原理之后,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因地制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逐步渗透人地协调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运用图表、视频,结合实例分析规律。

学情分析

该节内容针对的是高二的学生,他们已经在必修一中学习了“植物”和“土壤”,为本节课学习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其特征奠定基础;必修二中“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在学生心中渗透了人地协调观,为学习自然环境差异与因地制宜内容做好铺垫。但是植被、植被自然带、自然带的区分仍然是学生易混淆的内容,另外,每一种自然带的形成过程、如何根据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发展也对学生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多提供教学支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本节内容。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区域,说出(分析)气候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表述(总结)总结陆地自然带的形成过程。(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结合图表资料,填写(绘制)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描述(归纳)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结合具体案例,列举(阐述)因地制宜的的措施和意义,不断提升人地和谐的观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自然环境差异与因地制宜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绘图法

教学工具

视频、图片、PPT等

教学过程

太原市植物园座落于太原市晋源区太山脚下,是太原第一个生态植物园,由热带雨林馆、沙生植物馆、珍稀及四季花卉馆组成,其中热带雨林馆中引入多种热带植物,营造成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最为吸引眼球。

太原市热带雨林馆图

师:为什么热带雨林馆特别博人眼球?

生:回答(山西省没有热带雨林)

师:山西省虽然没有热带雨林,但是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条件,营造热带雨林景观。热带雨林分布在哪里呢?怎样的环境才能孕育热带雨林?这就与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内容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太原市植物园的景观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热带雨林的生长环境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会出现不同的自然景观,为陆地自然带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主要的陆地自然带

1、自然带

(1)热带雨林的分布

材料1:热带雨林区的年降水量较高,通常在mm以上,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平均气温在25-30℃。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适合热带雨林生长的气候类型和热带雨林的分布特征。

[教师活动]讲解并总结: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三大集中分布区。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热带雨林的生长习性资料,引导学生思考适合热带雨林生长的气候,并推断热带雨林的分布,逐步将气候与植被的分布进行联系,为自然带概念的学习做铺垫。该过程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材料分析,逻辑推理能力。

(2)热带雨林的特征

材料2:热带雨林的视频

[教师活动]①提出问题:结合热带雨林的视频,请简要阐述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

②讲解并总结:热带雨林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垂直结构分层明显;乔木树干高大,且具有茎花现象,叶具滴水尖特点,树基板状根发育;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发达,常有绞杀植物附生;热带常年呈现深绿色,无明显季相变化。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热带雨林的视频,引导学生阐述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对热带雨林景观形成直观的印象,为分析热带雨林特点做铺垫。该过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象,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热带雨林特点的成因

[教师活动]①提出问题:结合气候特点,分析热带雨林无明显季相、叶具有滴水尖的成因。

②讲解点评并总结:终年高温多雨,无季节变化,所以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不明显。雨林地区降水丰沛,滴水尖是对叶面迅速排水的适应。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从气候的角度分析热带雨林无明显季相、叶具滴水尖的成因,逐步理解热量和水分条件对植被的影响,也为理解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打下基础。该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推理和思考能力以及对地理事象的剖析能力。

气候不仅影响植被的生长,而且对土壤的形成也有制约作用。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雨,原生矿物强烈分解,盐基和离子大量淋洗,铁铝锰等元素不断被氧化而积累,使土壤呈现红色。

综上可以看出热量和水分对植被和土壤的特点产生巨大的影响,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现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5)陆地自然带的形成

[教师活动]①提出问题:绘制逻辑关系图表示陆地自然带的形成过程。

②点评并总结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过程图

[学生活动]绘制陆地自然带形成过程的逻辑关系图。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绘制陆地自然带的形成过程图,深入理解陆地自然带的概念,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承转]绿色植物是生产者,而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决定着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的种类与构成,而植物群落的特征又受制于热量与水分条件。

(6)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材料4:全球气候分布图、全球气候分布模式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教师活动]

①提出问题:结合上述图片,归纳总结并绘制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②点评并总结:

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③呈现不同的陆地自然带的景观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绘制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绘制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掌握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在该过程中逐步增强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绘制图表的能力,不断提高其地理实践力。

山西省的主要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但却可以通过建造植物馆来营造热带雨林景观。由此可以看出人类活动可以地理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样,在山西太原有这么一个地方,因着人类活动成为废弃矿山,也因人类活动又变为森林公园,它就是玉泉山。从废弃矿山到森林公园,玉泉山为何改变如此之大?

二、自然环境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材料5:太原市玉泉山森林公园的前身是废弃矿山,园区范围内曾经有石膏矿、小煤矿等企业多家,采矿形成的山体破坏面多处,并且矿产废弃物及城市倾倒过来的各类垃圾形成了7个大型自然垃圾场,乔灌木覆盖率不足20%。

倒满垃圾的沟壑满目疮痍的荒山郁郁葱葱的植被

问题一:结合材料5,分析玉泉山植被栽种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措施加以解决?

[教师活动]①点评并总结:存在的问题:地形坡度陡峭,缺少植物栽种地区,不便于人栽种和管理;气候干燥,风大,蒸发旺盛,水分难以保存;灌溉水源不足;土体以石灰岩、石膏岩等为主,土层浅薄、土壤肥力低;栽种后面临火灾等问题;树种、土壤、输水管道等运输不便。

解决措施:削山为坡,安装木栈道,大坑,创造栽树的区域;铺设管道,安装喷灌系统,完善灌溉系统;山顶建设蓄水池,引汾河水,提供充足水源;背粪换土,提高土壤肥力;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②提供玉泉山矿山修复的视频。

[学生活动]思考,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问题二:玉泉山从废弃矿山到森林公园变化巨大,试从生态、经济、社会视角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教师活动]点评并总结:生态: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局部小气候,增大湿度,减小温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增加生物多样性。

经济: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为当地创造税收等

社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玉泉山矿山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措施和修复后带来的影响,能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视频的播放,能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矿山修复的不容易,逐步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等观念。

因此,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土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才能避免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登问题,进而实现人地和谐,为人类生活创造一方美丽天地,从而增强人民的幸福感。1、读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②地自然带类型是(C)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荒漠带C热带雨林带D热带草原带(2)促使⑥自然带狭长延伸的因素是(C)A海拔B热量C洋流D季风2、当地时间年12月26日4时50分(北京时间5时50分),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希姆基区外贝加尔铁路第次货运列车16节装载纸浆的车厢发生脱轨事故。此次列车脱轨使北京-莫斯科K19次长途旅客列车受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K19次长途旅客列车不会经过的自然带是(B)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2)K19沿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有(A)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区分异③山地垂直地域分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3、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1)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D)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2)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A)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

END

供稿

太原市知达常青藤中学校地理组

编辑

连丽娜

审核

薛光辉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