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恼人的寒冬已渐渐远去
温柔的春风吹过
吹得故宫的花儿竞相醒来
抬眼望
红墙映衬着花儿朵朵
高墙大院再也关不住这满园的春色
曾经故宫的一场雪
让人感叹
一夜之间仿佛回到了紫禁城
但其实春天的故宫也是你穿越回明清的机会
?图虫苔苓心
霓裳片片晚妆新
束素亭亭玉殿春
已向丹霞生浅晕
故将清露作芳尘
仲春
点点玉兰绽放在枝头
可谓拔得了春日的头筹
玉兰的香气淡雅
洁白的花瓣随风飘摇
当你立于红墙*瓦之下
看调皮的花瓣落在泥土里
肩头上
足以让人一见钟情
图片来自
故宫博物院
一段好春藏不住
粉墙斜露杏花梢
在北京这样喧闹的城市里
能够静静赏花的地方不多
故宫绝对算一个
春意渐浓
玉兰再也不能独占鳌头
杏花像一个干净素雅的女子
着一袭白衣霸占了紫禁城的春色
朱墙宫深
不知千年前的后宫佳丽们
是否会在这时
置身杏花缥缈的庭院中
抚琴到天明
图片来自
故宫博物院
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满地不开门
清明前后
草丛中
红墙下
梨花落如雪
曾经一个个面若娇花的美人
特别是承乾宫
在这里走走停停
如今那一段又一段凄美的故事
早已离我们远去
只留下了
湛蓝的天空
古朴的雕梁画栋
枝头羸弱洁白的梨花
让后人赞叹不已
图片来自
故宫博物院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能让苏轼变成花痴的就要数海棠了
四月间
矜持的海棠才渐渐盛放
不似梨花那样无暇的白
海棠粉紫色的花朵
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带来了浪漫的气息
找个阳光明媚的角落坐下
看点点胭脂落满枝头
闻着随风飘散的香味
恍若来到了仙境
这时才能真切体会到
苏大诗人为何对海棠爱得痴狂
图片来自
故宫博物院
时光流转
万物更替
唯一不变的是那抹春色带来的惊艳
曾经
满庭的绚烂都解不开佳人们眉间的忧愁
如今
紫禁城的高墙里没有愁思
只剩下游人们的一声声赞叹
故宫故宫
故人不在
花草留香
图片来自
故宫博物院
梨花将在每年四月盛开
又到清明时节
故宫满树梨花如云似雪
京城的梨花除了故宫
还有几处也值得提一下
智化寺的梨花
智化寺,一座北京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寺庙,隐藏在东城区禄米仓胡同内。相比雍和宫、潭柘寺等知名古刹,它却鲜有问津。然而,院中的古树梨花,赋予了它美艳的“容颜”。
胜春时节,徜徉漫步于院内,伴着典雅古朴的明代宫廷礼乐,听着北京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音乐,满眼尽是轻舞的白色花瓣,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听古音,闻花香,享受智化寺内的惬意。
大兴梨园
提到大兴庞各庄的特色,西瓜当之无愧占据着C位。然而您可能不知道,坐落在这里的万亩梨园是北京周边种植面积最大、开花最早、品种最多的古梨树群落。每当梨花盛开之时,古树上的朵朵梨花,在蔚蓝的天空下,为梨乡罩上一层迷人的面纱。
平谷梨花大道
说到梨花,还得说说平谷梨花大道。
在平谷区镇罗营镇东寺峪村和核桃洼村之间,在群山峻岭之间,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小路两侧梨树夹道而生,这就是著名的梨花大道,也是年北京网红打卡地之一。
每到四月中旬,小道两旁梨花满枝,阵阵微风略过,淡淡清香。特别是在一场春雨后,满地漂流的白色花瓣,好似流淌的白色花溪,漫步于此,仿佛置身白色花海,洗尽你内心的浮躁和疲倦。在享受静谧之时,完成一次与自己内心深处的交流。
说完梨花
我们再说说故宫海棠
一宫春风暖,一世花相伴!当岁的紫禁城遇上人间四月的春光,故宫会美到让人失语,墙头红粉,深院谁家?这时候的故宫,最美的不是宫殿,而是在点缀在它旁边的各色鲜花。海棠是栽植最为广泛的宫廷花木之一,也是故宫众花中最娇艳的。
今日故宫,尚有多处观赏海棠的地方,但文华殿外的海棠最是动人。也许是沾惹了书香和墨意,每年此时的海棠花都是一片彩云般的绚烂,红墙*瓦的衬托下,竟平添了几分灵动。文华殿前有记录可查的海棠在清末,距现在有年的历史。后来故宫人在文华殿前从协和门到东华门南一带广泛种植海棠,便形成了如今的海棠花海。朱红的宫墙、明*的屋瓦,暮春之际,拆苞吐馥,艳如赤霞,娇如晴雪,繁花累累,重葩蝶萼,夕阳万点,一树千花。
四月,一道朱墙,一角宫檐,一株株海棠静树其间,含香吐蕊,正待绽放。
在北京除了故宫的海棠
也有许多处值得一去
陶然亭的海棠
海棠在宣南历史上有一定的渊源,陶然亭公园作为宣南文化的载体,自年起每年4月,正值海棠花开时节,举办以海棠为主的春季观花文化季。在海棠春花文化季中,公园栽植绚丽、王族、丰盛、雪坠、露易莎、印第安魔力、红玉等观赏海棠品种,在华夏名亭园摆放以红宝石、绿宝石、多彩等品种为主的沂州海棠盆景,同时在倚新亭、榭湖桥等处营造以海棠为特色的景观节点,搭配林伍德连翘、蓝叶忍冬、早花丁香等春季观赏植物,丰富景观层次,点线面相结合,营造优美的春季观赏景观。
四月,陶然亭公园内湖水清浅流淌,与岸上的绿荫垂柳、海棠红花勾画出一副生机勃勃、色彩纷纭的“海棠花海”,当您信步陶然亭公园,一树千花,含香吐蕊,满园诗意。
法源寺的海棠清代很多寺庙都种植有海棠,这些地方也就成了北京人春天赏海棠花的好去处。现在以丁香花闻名的法源寺当年还以海棠花广为人们所知。
法源寺又称悯忠寺,位于西城教子胡同南端,是京城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乾隆时金匮县(今江苏无锡)人秦大樽《消寒诗话》中就有坐在海棠树下,等候寺中长老的记录。乾隆末至嘉庆时,法源寺海棠仍著称,翰林院编修洪亮吉曾经写下“海棠双树忽绝奇,花背得红面复白,岂惟花色殊红白,日午晓露光犹澈。”这样的诗句。
林则徐先生*庆二十一年(年)四月初七所写的日记中也提到过在“法源寺看海棠”:“出城后顺途拜客,并到法源寺看海棠、丁香即回。”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一殿一-阁间,满是历史冲刷的痕迹。如今,海棠并不如丁香出名,但也自有花香袭人,风云无边。春日载阳,信步古寺香径,眼前花树如云,殿堂森森,仿佛身在仙境。
北京植物园的海棠
北京植物园海棠园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收集海棠品种最多的海棠专类园,总面积平米,目前共展示海棠种和品种共八十余个,八百多株。既有我国传统的西府海棠、海棠花、垂丝海棠,也有从外地引进的武香海棠,以及从美国引进的钻石海棠、火焰海棠、雪球海棠、红玉海棠等,有花色变化丰富的贴梗海棠,有的鲜红如火,有的娇艳如霞,有的粉白相间。还有从日本引进的倭海棠玲珑秀丽。海棠园内地势起伏,小路蜿蜒,红、白、粉色花型别致,树状高矮错落,海棠花绚丽绽放,景致非常秀美,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如同一幅秀美的画卷,令人惊叹不已。
中山公园的海棠
中山公园南坛门外海棠路上的海棠花盛开时,花色清新淡雅,并散发着淡淡的馨香,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赏。其实啊,中山公园内栽植西府海棠近百株,集中栽植于公园南坛门外一线和内坛等景区。这条海棠路是园内观赏海棠花的最佳景区之一,东西贯穿,长达米,花开后,花枝弯垂,形成一条天然的海棠花廊,美不胜收。
春天来中山公园,游客不仅能陆续欣赏到海棠、丁香、碧桃、牡丹、紫藤、月季、芍药等众多中国传统名花,还将观赏到个品种37万株世界名花郁金香、水仙、风信子等球根花卉的风采。。
宋庆龄故居的海棠
“海棠院里寻春色,日炙荐红满院香。”在宋庆龄故居赏海棠花的历史由来已久。当院内两株近岁的西府海棠繁花似锦之时,便也拉开了宋庆龄故居海棠文化节的序幕。
宋庆龄故居,位于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后为醇王府花园,园中有两株西府海棠,每年4月10日前后开花,花开时节,繁花胜雪,云蒸霞蔚,为京城一大盛景。斗转星移,斯人已去,故居里的两棵西府海棠依旧焕发光彩。春时花枝簇拥,夏时绿意盎然,秋时硕是累累,冬时厚积薄发。如今,故居一年一度的海棠花文化节,成为人们踏青赏花、怀念伟人的绝佳去处。
每到四月,宋庆龄故居里芳草萋萋,百花争艳,两棵古西府海棠如期绽放,在千余海棠盆景的映衬之下分外美丽。海棠花被誉为“国艳”,故居的西府海棠象征中国气派、美好生活、领袖风范,体现了中华文化理念、智慧、气度与神韵。故居以花为媒、文为介,聚八方宾朋,汇四方人气,不仅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也受到各国嘉宾的好评。
宋庆龄故居的这两株是醇亲王府的旧物,近年。每年逢春季四月份开花,满树海棠从粉红色、淡粉色、到最后变为全白色,非常漂亮。宋庆龄生前在花期时请朋友们来赏花,等待秋天硕果累累,又将海棠果制成海棠浆分给工作人员吃。有人说,故居的这两株海棠寄托的正是一份相思。然而无论如何,能在这样一个幽静的地方细品海棠的精巧,却很是风雅。
宋庆龄故居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大学士明珠的府邸花园,乾隆年间为和珅别院,嘉庆年间为成亲王永瑆王府花园,后为光绪父亲醇亲王奕譞府邸花园,清末又为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即摄*王府花园。
元大都遗址公园海棠
在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里,小月河静静流淌,河岸绿树茵茵。每年清明,正值海棠花开时节,花姿潇洒、艳丽夺目。正可谓:绿柳婆娑嬉紫燕,红花腼腆吻晴天,这边水光潋滟晴方好。而小月河也因此得了个很文艺的名字:海棠花溪。
小月河,又名土城沟,据传曾是元代北京城的北护城河,把海棠林分成两片,河水清浅安静,与两岸妩媚姻静的绿茵垂柳、海棠花构成一幅生态盛宴!
海棠花溪不仅是国家A级景区,也是北京城里最大的海棠林。海棠花溪分为东区和西区,这里种植了西府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垂丝海棠等“海棠四品”,还有钻格海棠、亚当海棠、雪球海棠、王族海棠、宝石海棠、凯尔斯海棠、琥珀海棠、印第安魔力海棠、粉牙海棠、北美海棠等诸多品种余株的海棠树,西区主要是西府海棠,雪球海棠等品种,东区是新优品种的展示。
站在土城城垣眺望,曾经的金戈铁马纵横驰骋犹在眼前,静静流淌的小月河诉说着历史的烟云,绕河两岸的海棠却生机盎然,吐露着新时代的欢欣。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自年开始举办”海棠花节",如今已与香山植物园的桃花节、玉渊潭的樱花节并称京城春日里的三大花事。年,元大都遗址公园海棠花溪也被评为北京个网红打卡地之一,吸引着众多有人在春天到这里来赏花观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园最西端的起点是“蓟门烟树”,城台保留了清乾隆御制“蓟门烟树”题词,被称为燕京八景之一,象征着古城北京发展的早期阶段。
此外,公园里还有一个“鞍缰盛世”景区,元代被称为马背上得天下,“鞍缰盛世”就是以马为主线,利用地形起伏变化,在局部地段营造蒙古草原的自然风貌,并以八匹高大雄伟、栩栩如生的骏马雕塑紧扣主题,表现蒙古人当年策马征战天下的恢弘气势。园内不少游人,尤其是孩子们都爱骑上马背,留下一个奔驰不息的形象。
长椿寺的海棠
“宣南史迹,源远流长。周封蓟城,金建中都。古都北京,始于斯也。”这是著名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的话,如今记录在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
这里藏着宣南地区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发展密码。从古蓟城到金中都,这里名寺林立,市井街巷千姿百态。明清两代,各省试子以及天下鸿儒学士汇聚此地酬唱赠答;梨园名角居住生活在宣南幽静的小巷中;热闹繁华的天桥是北京民间艺术的摇篮。这些历史瞬间如明珠一般被珍藏在宣南文化博物馆里。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坐落在明代古刹长椿寺内,院内红墙灰瓦,古木参天。即使是盛夏时节,行走在院内也会感到多了一份清凉。院内墙上刻有一份《长椿寺史话》,从中能了解到古刹距今已有近五百年历史,明清时就风景秀丽,种植有槐树、藤萝、梅花,文人骚客常在此燕集酬唱。正对着门口的是“悠悠宣南”主展馆,介绍了宣南地区的历史源流。元朝时,北京城址北移,旧城在南,民居、寺观、酒楼盈衢,“南城”成为官绅、士人的游乐之地,久而久之,形成了连接新城旧城的若干斜街,这些斜街交会处车水马龙,后人称之为南城“龙脉”之象。
长椿寺,曾有“京师首刹”之称,由明神宗万历皇帝的母亲孝定李太后下令敕建。万历皇帝以《庄子·逍遥游》中“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的典故,为寺院命名为“长椿”,意在祝福李太后健康长寿。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梨花海棠相伴老”,
不知不觉春天已过半,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终点,
而在于沿途的风景。
心中有爱,眼中有光,世界便风情万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