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710/4895883.html红楼追梦
樱桃沟踏访曹雪芹小道
旷世奇书出,传抄在民间。
增删四五次,批阅十余年。
雪芹写书日,举家食粥艰。
夕阳落西山,游人家未还。
访樱桃沟
叹红楼难
半部红楼存,文坛留缺憾。
满纸荒唐言,一把泪辛酸。
徜徉樱花沟,宝石化心间。
寻觅*叶村,感慨红楼难。
植
物
园
之
菊
花
节
最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去了两趟北京植物园,所为何往,听我娓娓道来。
第一次去是今年国庆节长假期间,表面的目的是赏菊。那里正举办北京市第十二届菊花节。以前也曾去过两次北京植物园,都是带学生参观,没有自己的自由时间,也没遇见过菊花节。想着自己比较喜欢菊花,又有假期休息时间,还是去看看。实际的目的还惦记着曹雪芹纪念馆,从今年元旦在国博参观过红楼梦展览后,就想着再去拜谒一下曹雪芹纪念馆。今日总算是一箭双雕吧。
醉
翁
之
意
在
红
楼
北京植物园的菊花节比顺义鲜花港的规模小了很多,在主干道的两侧摆满了不同品种的菊花,有单株也有多株的,颜色也是五颜六色,甚是可爱。只因前两天刚刚去了顺义鲜花港的菊花节,所以,没转多长时间,我就转到了植物园的樱桃沟,据说,当年曹雪芹居住在*叶村时,经常沿着樱桃沟这条小道,翻越被称为三炷香的山,去往山那边的白家曈。人们也把从曹雪芹纪念馆门口三颗老槐树出发,经过卧佛寺、樱桃沟到白家曈的路,定名为曹雪芹小道,这在以前我来植物园时是没见到的。我想亲自走走这条小道,体会一下当年曹雪芹徜徉期间是什么感觉。
踏
访
曹
雪
芹
小
道
我从卧佛寺出发,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伴着时断时续的溪水,开启了曹雪芹小道的探访和寻觅。一路上有很多寺院和道观的遗址。沟的两侧,一面是用石块铺成的高低不平的山路,一侧是新修成的木栈道,我想,曹雪芹当年肯定走的是山路或者是土路,而且当时此地的气候、水系、地貌、植被也肯定与现在不同,但是那些寺庙的遗址位置应该不会错。它们的存在,也见证了当年樱桃沟肯定是个幽静的好去处。清朝初年从吏部退职的孙承泽在离开岗位后归隐于此,建设田园和房舍,起名退谷,自己又叫退翁,到了曹雪芹生活在这里时,田园和房舍肯定还在,不似现在只留下某某遗址,也不知当年曹公行走于此时,有没有进去喝杯茶的资格。
植
物
大
熊
猫
水
杉
随着高低起伏的山路,我看到了一种植物叫水杉,它几乎笔直的树干直插云端,而树的叶子却很小,像是一支叶子上有很多小小叶片。据百度说,它被称为是植物界的大熊猫,也被成为植物的活化石,是一种特别珍贵的树种,距今有一亿年了,而樱桃沟的水杉是最近几年引进的,曹公当年行走期间肯定没见过,但是我想,樱桃沟的山石树木肯定是有灵性的,他们当中肯定有曹雪芹用来休息的石头,或者用来遮阴避雨的大树,他们也许也会为曹公的悲惨经历而痛哭吧。
元
宝
石
与
石
上
松
樱桃沟的尽头是水源头、元宝石、石上松,很多游客在此逗留拍照留念。据传说,曹公当年受这三处景观的启发,才有了《红楼梦》中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那块顽石的创作构思,也才有了宝黛姻缘“木石前盟”的神话,更有了《红楼梦》也叫《石头记》这个名字。我个人觉得,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肯定触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但是,他头脑中也要有相关的故事经历和前人作品中有关神话的故事作为素材,才有这样鸿篇巨制的独特构思和渊源。但是,不管传说的真与假,曹雪芹小道上的这三处景观,肯定见证过曹公的足迹。他在翻越这座山去往白家曈的路上,累了,在此歇脚小憩,饿了,在此喝水食饭,亦或躺在元宝石上小迷一会儿,像史湘云醉卧芍药居一样,天为被,地为床,石为枕,头脑中像过电影一样,一遍一遍播放自己家族从南京江宁织造的繁华,到北京西山*叶村的落寞,设身处地的为曹雪芹想一想,事何以平,情何以堪。
遗
憾
未
访
纪
念
馆
樱桃沟到了水源头这个地方就到头了,但是,曹雪芹小道并没有结束,我的理解是,翻越前面的山,可能要走好长一段山路,才能到达白家曈,由于自己时间有限,又惦记去拜访曹雪芹纪念馆,所以走到此,我就沿着木栈道原路返回了。
下午四点多时,我回到卧佛寺,等到达曹雪芹纪念馆时,却已经关门了!好不遗憾。我只有在芹蒲学坊花“巨资”购得一套吴恩裕所编的脂砚斋重评《红楼梦》的校汇本,作为自己未能拜访曹雪芹纪念馆的补偿。哈哈!
(未完待续)
注:文中所用图片都是樱桃沟沿途随拍!
完
扫